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团队
合作案例
产品详情
最新资讯
公司动态
知识分享
产品中心
ASPICE
ISO26262
ISO21434
敏捷SPICE
资质培训
工具链
DPAI
低空飞行器
机器人
培训课程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用心服务·专业技术·合作发展 13524704775
NEWS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知识分享

亚远景-ISO/PAS 8800深度解析:AI驱动汽车的安全“新语法”

发表时间:2025-07-29 作者:亚远景科技 返回列表


一、标准诞生背景:汽车智能化浪潮下的安全革命

随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爆发式增长,AI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驱动力”。然而,AI的“黑箱”特性、数据依赖性及复杂场景下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传统功能安全标准(如ISO 26262)难以覆盖AI特有的风险。例如:

  • 系统性失效:AI模型过拟合、数据偏差导致决策错误;

  • 功能不足:训练数据不足导致模型在极端天气或罕见场景中失效;

  • 操作风险:黑客通过AI算法漏洞发起攻击,远程操控车辆。

为填补这一空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24年发布ISO/PAS 8800,首次为汽车AI系统构建了全生命周期安全框架,成为全球首个针对道路车辆人工智能安全的权威标准。

二、核心架构:六大环节构建安全闭环

ISO/PAS 8800定义了AI安全生命周期的六大关键阶段,形成从开发到运维的完整安全闭环:

  1. 安全需求定义

    • 场景化安全目标:基于车辆使用场景(如高速公路、城市拥堵、极端天气)明确AI系统的功能需求与安全目标。例如,自动驾驶系统需满足“在暴雨中3秒内识别行人并制动”的硬性要求。

    • 风险量化分析:通过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识别AI系统可能面临的系统性失效(如数据偏差)、随机硬件故障(如传感器误差)及功能不足(如训练数据覆盖度不足)。

  2. 系统架构设计

    • 冗余与容错设计: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如摄像头+激光雷达)和异常输入检测机制,避免单一AI模型失效导致系统崩溃。例如,吉利汽车的AI数字底盘通过双AI系统交叉验证,实现高速爆胎场景下的安全控制。

    • 数据接口规范:定义AI系统与车辆其他电子电气系统的数据交互标准,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安全性。

  3. 数据全流程管理

    • 数据质量管控:从数据收集、清洗、标注到验证,强调数据的多样性、代表性和无偏性。例如,Waymo通过数百万公里的仿真训练,覆盖99%的极端驾驶场景,提升模型鲁棒性。

    • 数据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例如,特斯拉的FSD系统通过端到端神经网络加密用户驾驶数据,确保隐私安全。

  4. 安全验证与确认

    • 虚拟测试与物理测试结合:通过模拟极端场景(如传感器故障、网络攻击)评估AI系统性能。例如,Mobileye的EyeQ芯片在虚拟环境中完成90%的测试,剩余10%通过实车验证。

    • 安全性保证论据(ASA):建立类似ISO 26262安全档案的证据链,系统性记录AI系统的安全符合性。

  5. 安全分析与论证

    • 故障注入测试:主动引入故障(如传感器读数错误)验证系统容错能力。例如,地平线征程5芯片通过故障注入测试,证明其在单传感器失效时仍能保持L4级自动驾驶功能。

    • 安全论证报告:输出详细的安全分析报告,供监管机构审核。

  6. 部署与持续监控

    • 实时模型监控:部署后持续监测AI模型输出,定期收集现场数据优化模型。例如,蔚来汽车的NOP+系统通过OTA更新,每季度优化一次感知算法。

    • 用户反馈机制:建立用户报告渠道,快速响应安全事件。例如,小鹏汽车的XPILOT系统通过用户反馈,在3个月内修复了12类场景识别漏洞。

三、技术要求:四大风险管控策略

ISO/PAS 8800针对AI系统特有的风险,提出四大管控措施:

  1. 系统性失效管控

    • 冗余设计:采用双AI系统或异构算法(如CNN+Transformer)交叉验证,降低模型过拟合风险。

    • 数据偏差校正:通过迁移学习增强模型适应性,例如华为MDC平台利用合成数据弥补真实场景数据不足。

  2. 随机硬件故障管控

    • 硬件冗余:如双核CPU、备用电源等,确保传感器或计算单元失效时系统仍能运行。

    • 故障诊断与恢复:实时监测硬件状态,故障发生时自动切换至备用模块。

  3. 功能不足管控

    • 数据增强:通过数据扩增技术(如旋转、裁剪)提升模型泛化能力。

    • 场景库建设:建立覆盖全球道路条件的测试场景库,例如思特威的图像传感器芯片通过2000万公里的测试数据,覆盖99%的驾驶场景。

  4. 操作风险管控

    • 模型输出过滤:设置概率阈值,过滤异常输入(如行人识别概率低于95%时触发人工干预)。

    • 网络安全防护: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加密通信,防止黑客攻击。例如,地平线征程5芯片通过ISO/SAE 21434网络安全认证,抵御99.9%的网络攻击。

四、行业影响:从中国到全球的安全标准崛起

  1. 推动国产替代加速

    • 国内芯片企业通过ISO/PAS 8800认证,打破国外垄断。例如,地平线征程5芯片成为首款通过ISO 26262 ASIL D认证的国产自动驾驶芯片,替代NXP同级别产品。

    • 汽车主机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体系,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故障率较2019年下降78%。

  2. 重塑产业生态

    • 安全设计成为研发基因:国内芯片企业在立项阶段即考虑ISO 26262要求,主机厂招标时将功能安全等级作为核心指标。

    • 第三方服务机构崛起:上海秒尼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覆盖芯片与汽车全产业链的安全服务,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全球产业安全实力的重要窗口。

  3. 全球标准话语权提升

    • 中国团队在ISO/PAS 8800制定中牵头AI运行监控领域贡献,推动标准与中国产业需求结合。

    • 吉利汽车成为全球首家通过ISO/PAS 8800认证的车企,标志中国企业在汽车AI安全领域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型。

五、未来挑战:技术迭代与标准完善的双向奔赴

  1. 技术复杂性

    • AI模型的“黑箱”特性导致安全论证难度高,需开发可解释性AI(XAI)工具,例如特斯拉的Dojo超算通过可视化技术解释AI决策逻辑。

  2. 数据隐私平衡

    • 在数据收集与共享中需平衡安全需求与用户隐私保护,例如采用联邦学习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3. 国际协调

    • 不同地区法规差异可能影响标准全球推广,需持续完善适配性指南。例如,欧盟R155网络安全法规与ISO/PAS 8800的衔接仍需进一步明确。

结语:安全是AI汽车的“黄金标准”

ISO/PAS 8800的发布,标志着汽车安全标准进入AI时代。它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系统化的安全框架,更推动中国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围”转型。随着吉利、地平线等企业的实践,中国正以“安全技术革新”为矛,以“专业诚信”为盾,在全球汽车AI安全领域刻下中国印记。未来,随着技术演进与实践积累,ISO/PAS 8800将持续迭代,为智能网联汽车构建更严密的安全防线,让AI驱动的汽车真正成为“移动的安全舱”。



推荐阅读:



亚远景-“过度保守”还是“激进创新”?ISO/PAS 8800的99.9%安全阈值之争

亚远景-ISO 26262与ISO 21434:汽车安全标准的入门指南

亚远景-从事故案例看ISO 26262与ISO 21434的重要性

亚远景-ISO 42001:推动汽车AI安全的创新实践

从ISO 26262到ISO 8800:汽车功能安全标准的AI时代演进

亚远景-ASPICE咨询: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优化策略




推荐服务:

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咨询、评估、“认证”、培训服务

点击查看亚远景ISO26262咨询、认证、培训服务

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ISO26262培训课程

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ISO26262实施工具-APMS研发过程管理平台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