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42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针对人工智能(AI)管理系统的全球首个国际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套全面的框架,以有效管理AI相关风险并确保AI系统的可信度。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该标准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汽车正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AI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辆诊断等多个领域,AI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生命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以及数据隐私保护等核心问题。
欧盟:欧盟在AI监管方面走在前列,其《人工智能法案》将AI系统按风险等级分类,高风险AI系统(如自动驾驶汽车)需满足严格的安全和透明度要求。ISO 42001标准与欧盟法规方向一致,为汽车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合规路径,有助于企业满足欧盟市场准入条件。
美国: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等机构也在加强对自动驾驶汽车AI安全的监管,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提升安全水平。一些州已出台相关法规,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测试和部署前必须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估,ISO 42001可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AI技术创新与安全应用。在汽车领域,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和完善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标准,ISO 42001的引入将有助于国内汽车企业与国际接轨,提升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可解释性AI:传统AI模型(如深度神经网络)往往被视为“黑盒”,难以解释其决策过程。在汽车AI安全领域,可解释性AI技术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开发可解释的AI算法,使自动驾驶系统在做出决策(如避让、超车)时能够向驾驶员或监管机构提供合理的解释,增强用户对AI系统的信任。
鲁棒性增强:汽车AI系统面临各种复杂的现实场景和干扰因素,如恶劣天气、传感器故障、网络攻击等。提高AI系统的鲁棒性是确保安全的关键。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增强、模型融合、对抗训练等技术手段,使AI模型能够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有效应对各种异常情况。
安全多方计算与联邦学习:在汽车数据共享和协同学习过程中,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至关重要。安全多方计算和联邦学习技术允许不同参与方在不共享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联合建模和训练,既充分利用了多方数据资源提升AI模型性能,又保障了数据隐私,为汽车AI安全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跨企业合作: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零部件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汽车AI安全难题。例如,传统汽车制造商与科技巨头合作,整合双方在汽车制造和AI技术方面的优势,加速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和安全验证;零部件供应商与AI企业合作,开发更安全可靠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为AI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输入和可靠的执行保障。
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聚焦汽车AI安全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通过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养专业人才,为汽车AI安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复杂场景适应性:现实道路场景极其复杂,包含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极端情况。汽车AI系统需要在海量数据基础上进行训练和优化,但要覆盖所有可能场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提高AI系统在未知场景下的适应能力和决策准确性,是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
数据质量与标注:高质量的数据是训练出可靠AI模型的基础。然而,汽车领域的数据采集成本高、难度大,且存在数据偏差、标注不准确等问题。例如,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道路数据差异较大,如果训练数据不能全面反映这些差异,AI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性能下降。此外,数据标注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人力,标注质量直接影响模型的学习效果。
算法安全性:汽车AI算法面临各种安全威胁,如对抗样本攻击、模型窃取攻击等。攻击者可以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微小扰动,使AI模型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危及行车安全。如何提高算法的抗攻击能力,保障AI系统在恶意攻击下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挑战。
责任界定:在自动驾驶汽车事故中,责任界定是一个复杂问题。当AI系统做出决策导致事故发生时,是汽车制造商、AI算法开发者、数据提供者还是车辆使用者承担责任,目前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缺乏清晰的责任界定机制,可能影响汽车AI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伦理准则制定:汽车AI系统的决策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如在不可避免碰撞的情况下,AI系统应如何选择牺牲对象(保护车内乘客还是行人)。不同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对这些问题存在差异,制定全球统一的汽车AI伦理准则面临诸多困难。
标准统一性:虽然ISO 42001为汽车AI安全提供了国际标准框架,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地化标准和法规,导致标准不一致。这给汽车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带来挑战,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满足不同市场的标准要求。
认证体系完善:目前针对汽车AI安全的认证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科学的认证方法。如何建立公正、透明、有效的认证体系,确保汽车AI产品符合安全标准,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ISO 42001标准的发布为汽车AI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全球汽车行业在法规政策推动、技术创新驱动和行业合作加强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然而,汽车AI安全仍面临技术、伦理法律、标准认证等多方面挑战。未来,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完善伦理法律框架,推动标准统一和认证体系完善,以实现汽车AI的安全、可靠应用,为人类出行带来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体验。
推荐阅读:
亚远景-智能汽车时代:ISO 26262与ISO 21434的融合与创新
亚远景-破解AI“黑箱”:ISO 8800推动的可解释性安全验证方法
亚远景-ISO/PAS 8800 vs. 其他标准:企业该如何选择?
亚远景-“过度保守”还是“激进创新”?ISO/PAS 8800的99.9%安全阈值之争
亚远景-ISO 26262与ISO 21434:汽车安全标准的入门指南
推荐服务:
点击查看亚远景ASPICE、ISO26262实施工具-APMS研发过程管理平台